
1937年毛泽东与宁都起义的参加者在延安合影
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000余人,在共产党员、参谋长赵博生和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领导下,于江西宁都起义,参加了红军。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成功的起义。
二十六路军原为西北军的一部。蒋介石嫡系把二十六路军看作杂牌军。1931年4月,蒋介石调集20万大军,分四路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二十六路军为其中的一路。
起义时间由12月13日改为14日,起义后,部队番号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正副总指挥分别由季振同和董振堂担任,参谋长仍由赵博生担任。下辖3个军,董振堂、赵博生分别兼任十三军和十四军军长,黄中岳任十五军军长。
起义以极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功,二十六路军两个师17000余人弃暗投明。
15日晨,起义部队集合于宁都城东南梅江河畔宝塔山下,随后以七十三旅为前锋直接开往苏区,在固厚受到左权、刘伯坚等中央军委代表的热烈欢迎。当晚,通过电台向全国广播了起义宣言,郑重宣告二十六路军脱离国民党军队,参加红军。
16日,刘伯坚代表中华苏维埃政府和中央军委宣读了关于授予起义部队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番号的决定和军团干部的任命。
宁都起义是在内战紧张、外患严重、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爆发的。这次起义严重打击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削弱了国民党的“剿共”力量,壮大了红军队伍,鼓舞了全国人民反蒋抗日的热情。
文章来源: |